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罗周编剧作品晋京展演 六大剧目呈现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38:00    

“这一盛会不仅是中国戏剧界与江苏文化力量的深度交融,更是对江苏最高文艺荣誉‘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的致敬与推广。”3月31日下午,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新闻发布会在省文联召开。

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吴瑾,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孙蓓,省剧协副主席、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省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书记肖亚君,南京市越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李晓旭,省剧协副主席、副秘书长吴大忠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启幕。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将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展演将邀请国内相关院团演出罗周编剧的六部作品,分别在梅兰芳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保利剧院为首都观众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紫金文化奖章”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是全省宣传文化领域对个人的最高表彰,旨在激励艺术家扎根人民、守正创新。何超致辞表示,罗周作为第四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其创作生涯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注脚——她以“深扎泥土,扶摇云天”的信念,将江苏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戏剧创作,激活昆剧、扬剧、越剧等传统剧种的当代生命力。此次晋京展演,既是对罗周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呈现,亦是对江苏文艺“高处再攀高”的示范性推动。

“自2007年毕业来到江苏,我扎根这片文化沃土已有18年。18年来,我与省内众多艺术主创共同成长,接触了江苏非常多的戏曲剧种和剧团,结识了众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回顾戏剧创作历程,罗周表示,比起奖项与成就的积累,她更看重作为编剧的立身之本——正如戏剧界常言的“一剧之本”,创作者要深深扎根于江苏大地,只有拥抱地方艺术特色,深入理解院团特质,与表演艺术家们建立血肉联系,才能让笔下的文字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经典与新作共舞,传统与现代交响。本次展演将通过六大剧目展演,进行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昆剧《六道图》作为开幕式剧目,通过昆曲婉转的唱腔与写意舞台,探讨人性与命运的终极命题。扬剧《郑板桥》聚焦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艺术人生,以扬剧的质朴风格还原“扬州八怪”的文人风骨与民生情怀。闽剧《幻戏图》跨界融合福建戏曲元素,以奇幻叙事揭开古代画师笔下的秘境,探索戏曲与视觉艺术的交融。昆剧《世说新语》以魏晋名士风流为题材,用昆曲的雅致诠释《世说新语》中的哲学思辨与文人精神。秦腔《无字碑》重塑武则天传奇,探讨历史书写与女性权力的复杂关系。越剧《织造府》通过越剧柔美唱腔演绎人生与艺术的碰撞,展现《红楼梦》文化的瑰丽画卷。

六场展演结束后还将举行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绕罗周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吴瑾、孙蓓、李政成、罗周、肖亚君、李晓旭等就展演相关情况、江苏戏剧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吴大忠主持发布会。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图片由江苏省文联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