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以打造温暖城管为核心的城管文化建设,提升城管系统文化素养,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7月8日—10日,“加强城管文化建设打造温暖城管品牌”济南城管系统综合业务培训班开班授课。
培训班上,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四级教授栾盛磊,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华,济南市政府办公厅信息舆情室副主任、三级调研员高俊英,分别以《舆情预防与应对》《领导干部与新闻媒体沟通技巧》《政务信息工作专题培训》为题,进行了专题辅导,课程深入浅出、分析透彻、契合实践,为参会人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相关知识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与会人员参观了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园,实地了解园区运行情况。
在城管文化建设研讨会上,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市智慧城管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阴洁伟宣读了《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加强“温暖城管”为核心的城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社会动员处负责人,市城管执法支队、市城肥清运服务中心负责人,历下区城管局、历城区城管局、商河县城管局、起步区综合执法部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分别围绕城管文化建设作重点发言。
董庆哲深入阐述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体会、作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城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全市城管系统坚持以“温暖城管”为核心,统筹推进“六大文化”建设,着力实现“六个新提升”。
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在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深度上实现新提升。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导向,打造“温暖城管”机关党建品牌为统领,深化基层实践,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发挥在城市管理一线,以党建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为民服务质效上实现新提升。要将“721工作法”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通过普法宣传、柔性执法等方式,让群众在理解政策、参与治理中增强法治意识,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通过合理设置便民疏导点、外摆经营区等服务载体,用源头疏导化解末端矛盾,优化错时保洁、免费清疏等民生细节,把“便民助农益站”“背街小巷整治”等“小切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温暖”;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依托“城管开放日”“圆桌对话”等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管的温度与城市的温情。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在打造干净整洁一流城市环境上实现新提升。要立足城市治理痛点堵点,科学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广告牌匾和城市照明等重点领域立法修规,健全“门前五包”等治理机制,织密法规制度网络,让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深入践行三度执法理念,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法度的基础上,把握好力度,充分体现温度;要改进和创新执法手段,推广“非现场”执法等柔性执法方式,传递治理温度。
深化数字赋能,在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上实现新提升。要以“五智”模式为目标,构建全域感知、智能预警、精准分拨、闭环处置的智慧治理体系;要深化“城管问题热力图”等场景应用,推进垃圾死角等问题“未诉先办”、动态清零;要充分发挥“掌上城管”小程序作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同步开展智慧能力提升行动,培育既懂城市治理又精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坚持依靠群众办城管,在动员群众、动员社会上实现新提升。要全面深化“城管开放日”“以案释法”等系列活动,让市民在“零距离”参与中,在“角色互换”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要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推动市民巡访团、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治理,让群众“金点子”化作城市“新风景”,以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诠释“温暖城管”内涵。
培育团队核心文化,在城管队伍作风素养上实现新提升。要坚持以“温暖城管”文化铸魂育人,让“温暖”基因内化为岗位准则、外化为行动自觉;要结合“温暖城管”打造楼宇文化,用队史发展史、“扁担精神”“雷锋岗”等文化符号凝聚价值认同,编印《“温暖城管”故事》《“温暖城管”案例》等,以文化“软实力”激发队伍战斗力、锻造队伍“硬作风”。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市管干部,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负责人,以及各区县城管部门负责人参加培训会。(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