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我们有部分国家标准是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制定的,也有一部分采标国家标准,就是指采用国际标准并将其内容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制定技术法规或标准要尽可能以相应的国际标准为基础。这是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外对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态势不断增强,国际标准范畴不断变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对其成员国采用国际标准要求更加严格,进一步强化成员严格履行版权保护义务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王火旺说,现行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不再适应当前标准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聚焦五个方面:一是明确所采用国际标准的范围和采标主体的范围。《办法》明确所采用的国际标准为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制定发布的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等同或者修改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二是建立国际标准全过程跟踪机制。《办法》规定国内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对口工作的单位应当跟踪研究相关国际标准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并于国际标准制定各阶段完成之日起30日内向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方通报。
三是明确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要求。《办法》明确对采标国家标准项目应当优先立项。采标国家标准项目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采用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鼓励采标国家标准与其同步制定、实施。
四是强化版权政策要求。《办法》从采标国家标准的立项评估、报批审核、标准公开等多个环节对版权保护提出要求,明确采标国家标准文本的公开,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要求,遵守国际标准组织的版权政策。
五是完善采用国际标准监督和纠错机制。《办法》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采标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组织开展本部门、本行业采标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评估发现国际标准存在问题的,应当将问题和修改建议及时向国际标准组织反馈。
《办法》还提出要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组织、公共利益方等相关方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创造有利条件。让企业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将会对企业带来何种影响?“实施应用采标国家标准是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通行证’。”肖寒表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常常在合同中约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将国际标准作为评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我国企业按照采标国家标准开展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验,以及按照采标国家标准开展服务的接待与受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各环节。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实施应用采标国家标准较之于自主研发标准更具经济性和有效性,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方法,能使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追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不存在给企业增加负担。”肖寒说。(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