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来说,货币还是商品的一种,是更具有特殊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进一步发展,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二重性更为分裂,一极表现为具有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商品,另一极表现为具有统一价值量的货币。
随着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发展,货币与商品进一步产生外部的对立。商品生产者个人劳动,只有通过换成货币,才能把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社会劳动的实践,才能使一个特定的商品,发展成为一般等价物。不管外部如何分裂,内部实质上总是统一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理解,分裂之后的商品代表着“使用价值”,而货币则体现着“价值”。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这五大职能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货币首先是“一把尺子”,用来丈量不同“质”商品的价值量,其次才是可以作为流通使用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附着在这两大职能之上的。
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它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可以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本质上相同的东西,从而使各种商品在价值量方面能够得到比较。商品的价值量,通过货币的价值尺度,表现为交易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的实现,只有在交换当中得到实现。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中,商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转换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形态(商品-货币-商品)。在这种新形态中,商品只有转换为货币,才能体现其价值,而货币又必须得转换为商品才能体现其价值。由于商品和货币的分裂,导致买卖双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分裂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货币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储藏手段是割裂商品交换时空关系后的产物,货币可以暂时地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和社会财富保存起来。货币之所以可以被贮藏,是因为货币本身代表着一般等价物,象征着一定量的物质财富。由于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当下不需要的商品,可以放在以后购买。当商品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减少的时候,一部分货币被贮藏起来;当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增加的时候,这一部分的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价格时候,发生的赊账现象,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主要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最初的货币流通,仅限于当下的交换,后来超越了这个领域,支付行为变成了契约规定。一方面暂缓了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互相形成了债务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坏账,就会引起整条账务链的断裂,从而增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世界货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黄金白银,在国与国之间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呢?马克思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金银具有价值,它的价值体现了生产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金银的自然属性,使得它成为充当货币的合适材料。货币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1、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购买外国商品;2、充当一般支付手段,来偿还国际债务;3、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代表,从一国向另一国转移,比如战争赔款、资本输出等。世界货币的职能,实际上是其他四种职能向世界范围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