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勇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甘州区党寨镇地处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核心区,近年来,党寨镇围绕“有机农业排头兵”目标定位,持续在扩量、提质、延链、增效上攻坚用力,深耕有机农业,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化推动有机蔬菜产业落地。坚持规划引领,基地有规模。实施“有机农业三年攻坚行动”,按照“认证一片、巩固一片、新建一片”思路,打造盈科干渠沿线有机蔬菜主产区,推动要素、产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提升集约化水平。遵循“一村一品”“一域一精”,指导18个基地村确定认证作物,认证有机品种11个,形成特色协同的发展格局。坚持场景先行,种植有规范。打造有机种植实践场景,推广“有机蔬菜试验田”模式,丰富经营主体种植经验。建立有机专家工作站,邀请市区专家驻点指导;设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开展有机种植、认证等培训。高标准建设马站村、汪家堡村等示范点,由责任领导和站所包抓,为农户提供可学范例。坚持外引内培,经营有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培育有机经营主体23家。成立招商引资专班,紧盯蔬菜销售、精深加工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开展招商。
全链条促进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从“平面分散”转向“集群发展”。针对地块碎片化问题,通过“拆旧建新、以拆促建”,盘活老旧宅基地和集体未利用地。推行“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建立“五有一可”生产标准和“三管三检”监管体系,形成生产、加工、监管、追溯全链条产业体系。产业形态从“小特产”转向“大产业”。针对本地企业、合作社多以种植销售为主,溢价留存不足的问题,融入链式集群思维,围绕精深加工、设施完善等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提升全产业链效益。主体关系从“同质竞争”转向“合作共赢”。依托常年5万亩左右的种植规模,以规模化支撑特色化,打造娃娃菜、西蓝花等超级单品。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创新全域网格化监管,构建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策划蔬菜“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精准化助推有机蔬菜产业销售。在机遇中抢占先机。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拓展现代农业“六个空间”,谋划延链补链项目,加快育苗基质、泡沫箱、制冰等生产线建设,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提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以品质提升为核心,从“规模突破”转向“质量取胜”,严控各环节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的销售体系,探索电商模式,对接城市市场,实现从“种得出”到“卖得好”。在联农带农中彰显担当。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盘活集体资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结合。加快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建设,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初级农产品向预制菜等转型。深化“党建+产业”模式,发挥产业链党委、片区党委作用,构建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效益。
党寨镇的实践证明,深耕有机农业是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通过系统化布局、全链条发展、精准化销售,不仅让有机蔬菜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更为县域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