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00尾中华鲟鱼苗从常熟“回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2:02:00    

今天(4月18日)上午10点,在长江干流常熟段放流点,伴随着志愿者们一声声轻呼“回家啦”,一尾尾长约40厘米的中华鲟鱼苗顺着滑道游进长江。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在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旨在保护和恢复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这也是继2024年之后,第二次由社会组织大规模开展濒危物种中华鲟放流活动。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目前长江中最大的鱼,因此也有“长江鱼王”之称。

据资料显示,中华鲟已连续7年未见自然繁殖,科学增殖放流中华鲟对于恢复其野外种群繁殖有重要意义。“放流的鱼苗在淡水里适应一段时间,从长江回到海洋里,待长到13-15岁性成熟,具有繁殖下一代能力时,再洄游到长江里繁殖下一代。” 现场工作人员说,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须加强对长江中中华鲟产卵场的保护以及海洋中中华鲟索饵场和育肥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宣传,让公众知道保护长江旗舰物种中华鲟就是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是去年11月孵化的,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目前鱼苗平均体长在40厘米左右,比去年放流的鱼苗个头更大。”苏州市慈善总会互联网慈善部主任缪骞表示,这些鱼苗非常珍贵,一尾价格300元左右,此次放流的1000尾鱼苗、价值30万元,来源于社会爱心捐赠。这些鱼苗放流回长江,将为濒危和土著鱼类的种群复壮发挥较大作用。

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开展守护长江保护水源慈善项目,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筹款,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踊跃捐赠。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筹款2564万元,每月至少开展2次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活动全程在各流段渔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通过放流胭脂鱼、长吻鮠、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以及鳙鱼、鲢鱼等净化水质的鱼种,提升长江水质,丰富长江生态物种多样性。


(苏报融媒记者 林琳/文)

编辑:金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