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省广州市:以多元化更新模式探索转型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0:18:00    

来源:【中国城市报】

经过更新改造后的永庆坊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文旅新名片,独具特色的展示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向新而行,广东省广州市从来不缺奋进故事。从T.I.T创意园的更新改造到永庆坊的蝶变新生,再到罗冲围片区的创新实践,该市正不断以多元化更新模式探索超大城市转型之路。

今年2月,广东省城市更新动员部署暨城中村改造现场观摩会在广州市召开;近期,广州市也召开城市更新工作动员部署会,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扎实推动超大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带着创新实践的特色经验,广州市城市更新步履不停。

加速更新改造

推动老街旧巷功能焕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其中对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进行详细部署。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广州市作为中心城区仍大量存在城中村的一线城市,城中村改造也是其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

“广州的城市更新正经历着高质量有机更新的发展阶段。”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骆建云说,城市更新的方向已从单纯的推倒重建和物质空间改善,转向更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去年以来,广州市重点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不断为改造做乘法,以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抢抓城市更新窗口期,形成改造的叠加效应。

广州市黄埔区今年一季度68个重点项目实现新开工86万平方米,建成封顶76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白云区民科园核心区、罗冲围、三元里村、夏茅村等改造项目实现改造方案全面获批、意见征询全面完成、征地补偿方案全面印发等;花都区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自筹资金、自主更新、自拆自建”危旧房改造模式……

广州市更新项目多点开花,不仅项目建设“重踩油门”,各区在实践基础上边做边创,总结出了很多新的工作方法。当前,广州市大力推行“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改造模式,采取“指挥部+公司”工作机制,建立健全“1+N+X”政策体系(即1个总体纲领、N项配套政策、X个落实文件),已印发实施《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以及涵盖工作流程、成本管理、考核评估、风险防范等方面的30多项政策文件,为城中村改造顺利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去年以来,广州市持续开展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住房、整租运营一体化设计竞赛,推动城中村住房租赁从‘分散粗放”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将“平急两用”公共设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含光伏)、保障性住房等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纳入改造方案编制内容,通过改造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正向指标。

持续释放活力

于细微处下足“绣花”功夫

广州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超大城市。

近年来,广州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新兴业态,持续推动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永庆坊坐落在广州老城荔湾区恩宁路上,街区骑楼建筑留存完整,文物古迹丰富多样。过去的永庆坊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辖内破旧危房密集,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天晴怕火灾、下雨怕楼塌”曾是它的真实写照。

2016年起,永庆坊创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微改造城市更新模式,通过“绣花”功夫延续历史格局,活化利用旧建筑空间,既留存岭南建筑风貌,又创新性融入现代生活功能,实现传统肌理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的有机统一。

广彩、广绣、粤剧,一条老街、一间间店铺……如今,永庆坊从曾经一片破败的居民小区摇身一变,成为文旅商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在业态植入方面,永庆坊不仅融入了当地特色元素及老字号传承,也引进了餐饮酒吧、咖啡文创、青年公寓等新业态、新功能,成为了广州市“老城市新活力”的最佳实践地。

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广州市的城市更新“进度条”不断刷新。近年来,该市出台实施《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修订施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因地制宜发挥街区的多样性,加大空间供给,燃起烟火气,催生更多新消费、新生活场景。

广州市诚志堂货仓旧址改造为幼儿园,每年提供120个学位;广州市府学西街通过特色3D彩绘涂鸦、提升步行舒适度和分时段步行化管理等,变为受年轻人喜爱的“后备箱”集市;广州市民间金融街结合楼宇经济奖励等政策优惠,在传统骑楼街引入民间金融、商务办公和文化旅游功能,同时补足配套服务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民间金融产业生态系统……促进老建筑创造新价值、老街区激活新场景、老产业释放新动能,当下,广州市正不断在细微处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多元主体协同

打开产业更新发展空间

老厂房内的枕木被改造成古朴的凳子供人们歇脚,工业设备如棋子般散落在园区的不同角落,成为承载旧时光的特色装饰……坐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T.I.T创意园,是由广州纺织机械旧厂更新改建而成。

创意园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并保留了原有路网格局和3.43万平方米的老厂房,采用微改造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和呈现纺织机械厂的风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同时,创意园始终围绕“时尚、创意、科技”三大主题招商运营。从开园至今,专业的运营团队精准筛选与园区发展目标匹配的业态,服装类、科技类、创意类企业占较大比重,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圈。现在,园区实现年产值约300亿元、税收超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

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新格局,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模式创新,广州有更多实践经验。今年5月1日,广州市白云区的夏茅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迎来重要节点,项目商业综合体——白云湖金铂天地正式开业。这座总体量13.3万平方米的商业新地标,开业首日客流量即突破20万人次。此案例是“国企主导+村社联动+专业运营”模式的创新实践成果,为超大型城市扎实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造范本。

夏茅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位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东部门户,为白云区产城融合的重点规划区域。项目总用地面积5.64公顷,共包含3个地块。昔日的夏茅村级工业园以低端厂房和仓库为主,面临业态传统、效率低下、产能落后及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等多重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集聚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

2021年5月,广州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夏茅经济联合社,以合作开发模式改造该项目,在保障村集体权益的同时,打造承载商业服务配套及生产性服务功能的空间载体,统一建设和招商,提升村留用地开发利用价值,引导村经济集聚化、有序化、高效化开发建设,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规划打造集产业办公中心、商业综合体和综合电竞场馆于一体的现代园区。”夏茅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达产后年营收预计超24亿元,年纳税总额超1.6亿元,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400万元,逐步形成“产业升级—土地增效—村民受益”的良性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