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宁德市周宁县狮城镇德威公馆小区,道路干净整洁,居民悠闲地在花园中聊着天。“以前小区垃圾堆积、电梯损坏这些烦心事都没人管,小区业委会成立以后,解决了困扰。”居民张家良感慨道。
作为城关镇,狮城镇辖6个社区,共有39个小区,其中无物业开放式小区以及老旧小区占比大,面临的环境、管理等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区居民对物业服务不满意,钱难收、事难管等问题也影响物业企业正常运转,制约物业服务水平提升,形成了难解的‘死循环’。”狮城镇有关人员介绍。
针对老旧小区“没人管”“管不好”的难题,镇里通过深化小区分类治理,大胆尝试成立业主委员会,填补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空缺,有效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全镇多个老旧小区都在悄然发生质的变化。
有事就找“红管家”
“外墙脱落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在狮城镇九龙花园小区的红色驿站,一场由小区“红管家”团队组织的“自治议事会”正在进行。业委会成员、监委会代表、楼栋长、社区干部等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小区的大小事务,共商解决方案。
“过去提意见像拳头打在棉花上,现在有了每月议事会,我们提的建议件件有回音!”居民黄巧红点赞道。
据悉,九龙花园小区建于2009年,现有住户233户1232人。此前,因基础设施破旧、公共收益不透明、物业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小区管理陷入僵局。
“一段时间里,12345平台接收到的中兴社区居民投诉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来自九龙花园小区居民。”狮城镇中兴社区党委书记李立伟回忆道,“去年,我们尝试引入物业,但因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推进过程困难重重,只能无奈退出。”
转机出现在今年1月,中兴社区党委以红色驿站和小区党支部为依托,指导九龙花园组建红色业委会和监委会,整合楼栋长、志愿者队伍、社区共建单位等力量,构建起协同治理新格局。
“新组成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60%,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当好小区‘红管家’,管好‘大家事’。同时,14个共建单位定期进小区开展服务,监委会对小区公共事务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治理工作公开透明。”李立伟介绍,这种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让居民在参与小区事务中感受到治理的力度,心气更加顺畅。
业委会成立第一周,就启动了小区地面停车场规范管理工程,设置自助停车闸系统,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车辆有序停放,解决长期存在的乱停乱放问题。与此同时,还启动负二层停车场“重生计划”。这个曾被商户占用、维权收回后却沦为“僵尸车”聚集地的空间,经过全面清理和改造,实现了“还位于民”。
“这里不仅是议事大厅,更是便民服务站、党群连心桥。”在明亮整洁的红色驿站里,业委会主任叶润身介绍,社区在此设立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点,将医保、社保等政务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如今,九龙花园小区的业主群里点赞不断。“业委会清垃圾、管停车,桩桩件件都办到了我们心坎上,现在大家有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红管家’!”黄巧红说。
“自治物业”很靠谱
“以前一直担心电梯停运,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家住狮城镇阳光东府小区的郑树梅说。
阳光东府小区有着独特的“人口密码”:276户居民中,外来避暑人群占25%,人口流动性大、结构复杂。2023年物业撤场后,小区陷入“失管”状态。“最困难的时候,水电供应不稳定,垃圾堆积如山,居民们怨声载道。”小区业委会主任詹天增回忆道,水沟损毁、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让小区环境雪上加霜。
小区“失管”问题多,居民生活苦不堪言,如何找到突破口?2023年9月,狮城镇党委和东园社区党委引导阳光东府小区成立业委会,从小区居民中物色退休党员干部、热心业主等组建小区兼合式党支部、业委会、监事会,并推选出各楼楼长,创新推出“1+3+N”治理机制。
“业委会运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很多居民不理解。”詹天增坦言,业委会成员顶着压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赢得居民信任。
新机制运转后,业委会将电梯维修列为“头号工程”,通过“问题分级+多员协同”议事协商机制,召开“三委”+自治物业+楼栋长的联席会议协商,多方筹措资金对全部电梯进行彻底检修,并建立定期维护制度。
此外,阳光东府小区创新采用“本土化”物业管理模式,聘请具有5年物管经验的彭胜宁担任职业经理人。“我们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以成本价收取物业费,每月公示收支明细。”彭胜宁介绍,这种透明化管理让物业费收缴率从30%跃升至85%。
治理升级带来连锁反应:对接县住建局,在小区内外加设垃圾分类屋;投入8万元用于修复沿路水毁沟渠,畅通小区通往县城的道路;科学规划绿植布局……一个个变化让业主尝到了“心向一处”,把自家小区难事做好的甜头。(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