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云南日报》点赞昭通盐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3:36:00    
《云南日报》(5月23日第8版)

盐津县:“幸福车间”助安居乐业

塑料花厂生产车间。 本报通讯员 陈继冬 摄

近年来,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焦群众增收主线,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持续优化就业服务,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就业”,走出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安置区鲲鹏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塑料花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麻利地组装花瓣、枝叶。这家开工仅半年的工厂,已吸纳周边乡镇376人就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幸福车间”。

“我们的产品走俏市场,生产车间的用工需求量也很大。”塑料花厂负责人杨鹃雁介绍,工厂采用“厂房+居家”的灵活生产方式,劳动强度低、技术易上手,工人按件计酬,月收入可达1000至4000元,可帮助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务工群众金华美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因工伤致残,孩子年幼,过去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计。如今,她通过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塑料花制作技术,丈夫也能在家帮忙做些简单工序。“白天在厂里压花,晚上带手工回家做,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既能照顾家人,又能赚钱,心里踏实多了。”金华美笑着说。

经过半年的发展,塑料花厂已吸纳来自盐井镇及周边9个乡镇的376名群众就业,其中包括89名脱贫监测对象,月工资最高的有4000元。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塑料花厂就业岗位预计扩容到500个以上。

为促进更多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水田安置区党工委在积极盘活资产的同时,以“招小商”为抓手,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安置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100余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0家,吸纳群众就业3000余人次。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艾欣

终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