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血战台儿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9:43:00    

7月,坐落于鲁南的枣庄市台儿庄区,天空湛蓝白云微漾,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就坐落在绿树浓荫间。

这里,镌刻着血染的胜利记忆。

八十七年前,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激烈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这一胜利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血战,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拿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张取自清真寺西小讲堂的老照片上,不足八十平方厘米的墙壁上留下了94个弹孔。

一个个弹孔无声地叙说着大战的惨烈,把我们拉回那个迎着炮火冲锋的岁月。

1937年以来,中国军队组织了南口、忻口、淞沪等战役抗击日本侵略军,但都没能遏制日军攻势和嚣张气焰。日军狂妄声称要3个月灭亡中国,随后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陇海线与津浦线的交会点——徐州。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孔令欣说,台儿庄处于北连津浦线、南接陇海线的交叉点上,扼守京杭大运河咽喉,是进入徐州的门户。当时,日军先后对淮河、临沂以及滕县发起进攻,攻占滕县后,进攻的矛头直指台儿庄。

小城,迎来了一场关乎全局的大战。

1938年3月到4月间,李宗仁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战。中国军队十个师约10万人,对战日本装备精良的两个师团3万余人。虽人数占优,但中国军队在机械化装备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双方实力仍然差距较大。参战的中国士兵曾回忆,每消灭一辆日军坦克,要付出30人到50人伤亡的代价。

战前,台儿庄是运河畔的一座繁华小城,商贾迤逦、夜不罢市。选择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战,是由于城内有6000多幢建造精良的房屋,墙厚街窄,随处可做掩体,一尺窄巷也利于开展巷战,能有效弥补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不足。

1938年3月26日,城内战斗打响后,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攻破大北门,抢占了台儿庄城内的制高点。随后,中日双方展开拉锯战,为抢夺制高点打了7天7夜,94个弹孔的照片正是源自这段时间的战斗。中国军队虽将寺内几百名日军歼灭,但一个营的士兵几乎全部牺牲。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讲解员王璨说,日军攻破城防后,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给各师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巷战最激烈的月河街,横尸遍布,300米长的街道,伤亡人数达6000余人。而整个大战,中国军队牺牲人数更是超过3万人。

一次次肉搏拉锯中,“敢死队”在危急时刻、关键部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台儿庄大战期间共组织了200多支‘敢死队’。”枣庄市台儿庄区文旅局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宋胜健说,“敢死队”队员身绑手榴弹,手持大刀,穿戴日军的军服、钢盔,以臂缠白毛巾为区分标志,趁着夜色冲入日军阵地作战。第27师79旅158团3营7连连长王范堂,带领57人组成的敢死队,经过一夜激战,收复了城西北角四分之三的阵地,最终仅13人生还。另一支40人的敢死队,冲入城内与日军作战,仅3人生还。

“来参观的人听到大战之惨烈无不动容,尤其是听到‘敢死队’队员以命死战的故事时,很多人流下了眼泪。”王璨说,历经半个月的殊死血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日军719人,还缴获了大量轻重武器和战利品。

1938年4月7日,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台儿庄城头。运河里血水漂米,城内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的悲壮残局,是3万中国将士用血肉堵炮火的见证。

当台儿庄大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武汉三镇10万余人举行火炬游行,庆祝这一胜利。国内外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断报道中国抗战的实况。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在报道中说:“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有很多,诸如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等,而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那就是台儿庄——中国京杭大运河岸边一个有着古老城墙的小镇。”他的这段文字,见证了台儿庄大战在世界战争史上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团结,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拿起我刀枪,举起我锄头,我们再也不能等候!我们再也不能等候!中国的人民一齐起来救中国!所有的党派快快联合来奋斗!”——《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台儿庄并非孤城鏖战。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超越党派、地域、民族界限,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在战争中瓦解,又在炮火中形成。”孔令欣说,1937年,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整个中国的抗日战争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四万万同胞在亡国灭种危机面前,爆发出了空前的团结与牺牲精神,成为台儿庄大战克敌制胜的政治前提和精神纽带。

大战前夕,周恩来、叶剑英在武汉会见国民党高层白崇禧。周恩来提出“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并专门委派张爱萍到徐州,向李宗仁转达了中共方面关于台儿庄作战的建议。

积极参与大战策划的同时,配合作战也有序开展。当时,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开展的抗日武装在万德、大汶口以及泰安以北地区炸毁了附近的铁路桥、公路桥,中断了日军的军运10余日,有力阻击了日军对台儿庄地区的后备增援和物资补给。正如毛泽东所说:“敌攻鲁南时,整个华北五省的游击战争……也尽了相当的力量。”

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信念,在国民党军队各派系部队也达成了共识。台儿庄大战参战部队除中央军外,还有西北军、川军、桂军、东北军等地方实力派武装。面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国民党军队各派系部队将领大多基于民族大义,抛开往日恩怨,协同配合与日军激战。

台儿庄大战中,中国军队牺牲人数超过3万人,但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民族之光”展墙上,仅有4692位牺牲将士名单,无名者甚众。宋胜健分析认为,无名英雄较多,可能是这些军队辗转多地作战,为填补伤亡损耗在当地二次征兵,信息并未及时上报所致。比如,川军在台儿庄大战牺牲的将士中,有相当一部分菏泽籍士兵。这说明此前战斗伤亡也很大,民族危亡之际,众多民众选择投身军旅、保家卫国。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4692位“有名”的牺牲将士,来自甘肃、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21个省;六十军,这支由汉族和十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滇军劲旅,在抗日战争期间转战大半个中国;陕西将士在残垣上写下“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的话语;川军将士王建堂怀揣老父赠予的一方“死字旗”,践行“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叮嘱,迎着枪炮勇往直前;云南昭通的1084团连长赵继昌在弟弟赵克牺牲后继续冲锋……

台儿庄大战的胜利,也是军民一心共同抗战的结果。国民党第五战区专门组织了民众动员委员会,李宗仁担任主任,中共党员夏次叔担任组织部长,广泛动员民众支援台儿庄大战。李宗仁在回忆录上评价:“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结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是民众,当侦探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炮弹、粮食的也是民众,这些民众完全是赤诚地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充分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来了。”

“由于战事仓促,将士们来不及用砂石修筑防御工事,古城商户万家粮店打开粮仓捐出粮包,盐商捐出盐包,供守城将士掩蔽。”台儿庄古城讲解员晏会说。

从陇原到巴蜀,从峻岭到平川,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在古城的焦土和运河的血浪中交织出同仇敌忾的壮烈诗篇。当时的苏联真理报评价说,台儿庄之役及其他战线之胜利,说明中华民族已经紧密地团结起来了。

铭记,把大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台儿庄,我的家,当年的墙砖屋瓦,至今还在说话。它说,这里铭刻着咱民族的尊严。它说,这里激励着后代子孙的奋发。”——《台儿庄小唱》

“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里,去看看我的爸爸,到他曾经流血牺牲的战场上祭拜他老人家,为他斟上一杯白酒,为他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讲解员演绎的情景剧《清明的思念》让参观者泪目。

“先辈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这段历史,我们必须把它发掘好、弘扬好、传播好。”孔令欣说。

情景剧就是他们打造的一种新型“讲解”形式。讲解员将历史故事以小戏小剧的形式进行全新编排,并化身“演员”实景演出。《遥远的等待》《暗夜里的微光》《清明的思念》等多部剧目已打造完成。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还创新打造了讲解员、演员、教员、辅导员四位一体的传播体系,讲解员会化身“辅导员”带领研学学生体验枪械、武器模型,让国防教育可知可感。

把台儿庄大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最近孔令欣在忙着联系国际巡展的事宜。

“台儿庄大战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光辉一页。”孔令欣说,“我们初步定于今年8月30日到9月14日,在美国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展览,让世界看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英勇抗争的精神,重新审视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贡献,丰富全人类共同的反法西斯记忆。”

把台儿庄大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也是台儿庄古城的一项重要使命。

战后的台儿庄墙无完墙,房无完房,90%以上的建筑被摧毁。在53处二战遗址上,枣庄重建台儿庄古城,打造大战遗址公园,并把当时战斗的场景还原融入一处处巷道内。

“我们民族团结一心,以血肉相搏最终打败了外来侵略者。一定要让青少年们多了解这段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内,参观的游客王丽看到弹孔累累的旧式民居时感慨地说。

八十七年过去了,台儿庄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侵略者也早已被赶出国门,但民族耻辱不能忘,忧患意识不能丢。

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党委副书记黄晓莉介绍,大战遗迹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截至目前,累计接待中外游客8700万人次,每年接待青少年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团队群体超50万人次。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