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和同比均下降,但CPI环比表现好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明显回升,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
分析认为,这表明受“两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政策带动,3月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不过,一季度的CPI和PPI数据都表明需求不足的压力仍然明显,二季度宏观政策加快落地可能性大。
对比Wind统计的机构预测,CPI实际表现略优于市场预期值。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环比降幅小于季节性,同比降幅收窄,核心CPI明显回升。
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3月CPI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由于天气转暖,部分鲜活食品大量上市,3月份食品供应总体充足,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4%,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4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的六成。服务价格也呈现了季节性回落。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1.5%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国际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行被看作是另一拖累因素。3月国际原油价格先降后升,国内分别于3月5日和3月19日下调成品油价格。其他能源方面,3月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天然气价格微升。
不过,3月CPI环比表现还是好于季节性。董莉娟介绍,CPI环比下降0.4%,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家用器具、金饰品和服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2.3%和0.7%,涨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
表现更为积极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数据,以及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数据。3月份,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相关变化反映出随着提振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不过,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后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可能边际减弱,未来核心CPI回升高度不宜高估,需继续观测提振消费、稳楼市、稳股市、促民企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和成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3%。从一季度整体来看,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仍然认为,当前需求不足的压力仍然明显,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二季度宏观政策加快落地可能性大。
伍超明预期,二季度国内宏观政策将进入集中发力期,政策将重点聚焦提振消费、稳楼市、稳股市、促民企等,通过政策协同畅通国内大循环,以期打破当前低通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