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突然收到一件不明快递,自己却没有在网上购物,也没人要给自己寄东西,这时就要特别小心了,这很可能就是盲发快递骗局,有人通过这种不明快递,设置好了诈骗陷阱,引诱收件人上当受骗。
收到不明快递 多人被骗共计70多万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盲发快递诈骗案件,被告人根据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向不特定人群发送“诈骗快递”,导致多名被害人被骗70余万元。
据多名被害人陈述,自己收到的神秘快递均来自外地,包裹上的收件人姓名和手机号码都是自己的真实信息。那么被害人收到的快递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成凤介绍,快递拆开后,用信封包裹的,有一张教育部标的退费公告。
这就是被害人收到的其中一张退费公告,结尾处还有公司的彩色印章,一眼看去这个退费公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对劲。在这篇退费公告中,还详细介绍了该培训机构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所以致函宣布清退所有学费。此外,公告还声称,因为资金有限,目前只为部分学员办理退费。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凤:很多的被害人本身曾经有报名培训课程的经历,这些课程因为种种的原因,存在没有上完的情况,有退费需求。这些人就会觉得是之前的教育机构来给退费了,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正规的官方活动。
不仅如此,这篇公告还特意注明了两个极具迷惑性的注意事项称:公司不会以任何短信或电话通知学员进行办理退费,都是以官方信函文件形式通知各位学员办理退费。公告还堂而皇之地写明:切勿相信他人谨防上当受骗。此外,公告还注明,退费过程中公司不会以任何方式收取学员费用。
这种看似正规的信函和极具官方感的诱导性话术,给收到退费公告的被害人带来了巨大的真实感。而在退费公告下方,还有一个极为醒目的二维码,那么一旦按照公告上面的流程开始进行所谓扫码退费的操作,骗局将会如何展开?
王成凤介绍,扫描了所谓的退费人员的QQ号,添加了这些号码之后就会有人告诉他,要想办退费,需要先去下载一个软件,他们就把这个链接发给了被害人。
被害人用QQ扫描公告上面的二维码后,一个所谓专门办理退费的退费专员就会出现。对方会继续引导被害人下载注册其他软件和证券账户,通过转账充值提现等方式退款,而一旦被害人听信谎言按照对方所说的步骤进行充值,钱便再也拿不回来了。
王成凤表示,等被害人把钱充值进去之后,就发现提现不了了,操作不了了,那相关的人员就会告诉他,提现不了了,是因为这个数据有问题,系统操作不了,需要恢复,需要再继续充值去解冻,去恢复数据的交易。
被害人为了得到退费反复充值,可最终却无法提现退费。而等到被害人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后,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凤:有一部分人他可能曾经因为自己的原因不上了,在教育机构还在的时候,他可能也沟通过这种退费的经历,但是并没有成功。所以这才会导致他们觉得现在机会来了,公告上也会说名额有限,先办先得,这个就会极大地让他们陷入这种迷惑性,有很大的很强的迷惑性。也有的人是警惕是非常高,他直接就报案了,应该被骗的人里很多是有这种需求的。
报名不同培训机构 为何都能收到退费公告
在本案中,很多被害人报名的培训机构其实并不是同一家,可骗子却能根据他们所报名的培训机构精准投放不同机构的退费公告,他们究竟是如何得到被害人相关信息的?导致被害人被骗的这些快递又是谁发的? 警方对寄件人展开了调查。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快递的寄件人最终都指向了一名姓王的男子。这些快递中的退费公告是王某自己编辑的吗?被害人的相关个人信息他又是从哪里获取的?
王成凤介绍,他首先是曾经下载过一款境外聊天软件,在聊天软件上他在浏览的时候发现有人在招发快递的这种广告,他就想干这件事情,主动跟这些人添加了联系方式。
王某答应为对方发快递后,对方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将12万余组包含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文件,以及需要打印的退费公告模板发给了王某。随后王某按照对方要求找了几家打印店将退费公告打印出来,并购买大量信封,再将装有材料的信封统一交给一家快递点进行发货。
王成凤表示,他在寄件的时候隐瞒了真实的信息,用编造的虚假信息。上家跟他说你要用虚假的信息去发送,他对他编造的虚假信息也是知道的。
经法院审理查明,2023年5月至7月间,被告人王某受他人雇用,非法收受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虚构“教育机构退费”等事实制作传单,利用快递向不特定人员盲发包含诈骗传单的快递,涉案钱款共计70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在案证据能够证实被告人王某主观上明知同伙指使其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仍积极参与,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王成凤:被告人首先没有合法的法律授权和合法的理由,他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非法收受了这些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多达12万余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依据现行的刑法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款的规定,他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他明知道这几个上线要求他发送的是这种虚假的材料,也知道这个事实是假的,仍然伙同他人去实施了这种诈骗行为,最终导致多人受骗金额达到了70余万元,构成诈骗罪。
最终,被告人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5000元。 近年来,盲发快递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法律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快递行业在加盟制快递企业的管理及收寄验视等环节存在相关漏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尹少成:快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严格履行寄递安全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分别是实名收寄、验视和过机安检。在加盟的这些快递企业当中,加盟商其实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执行具体的诸如三项制度过程中,其实是比较宽松的。作为快递总部而言,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加盟商再到具体网点的监管其实是比较松散的,某种意义上还存在一些以罚代管的方式。
专家表示,实践中快递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存在对个人寄件人身份信息登记不全面、对协议客户批量寄件依赖历史信息、不实时核验等行为,极易造成安全漏洞。此外,在收寄验视环节,快递公司对非危险品的非法内容如诈骗传单、虚假宣传品等缺乏查验,导致合规但违法的物品轻松逃过安检。
收到不明快递需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尹少成:一线的快递员,需要加强对他的这种法律和风险识别的培训。对于现代的类似于本案当中提到的这种宣传品,这种退费、中奖等类似物品的寄递过程中,还需要提高快递员在收件时候的识别能力,如果发现有异常,应当及时进行上报。在这个逻辑之下,我觉得企业内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举报奖励制度,来激励一线的快递员,积极主动地来发现可能的违法违规的一些行为。
要想预防快递公司成为诈骗的“帮凶”,快递公司还可以从哪些层面入手堵住漏洞,切断诈骗分子的利用渠道?
尹少成表示,快递的总部应当加强对于加盟商,包括网点的相应管理,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邮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网信部门等,它们之间是可以形成一个信息的共享一种合力,发现一些新型的利用快递来实施诈骗的行为,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监管的能力。
法官提醒,盲发快递骗局手法多样,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向不特定人群寄送虚假快递包裹,通过假冒教育机构退费、购物返现、投资理财等手段实施诈骗,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公众收到此类快递后还需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王成凤介绍,自己没有买的东西,收到不明快递的时候不建议随便签收。另外,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通过向有关的公司或者官方渠道进行核实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点击里边的不明的链接、扫描相关的二维码。如果被发现引诱转账的情况下,切莫随意向陌生人转账,一定要进行核实电话或者是见面核实真实性之后再谨慎去决定。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