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温度”
今年以来,安徽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努力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家住合肥市肥东县众新社区的居民窦思强正在张罗午饭,水龙头一拧,清澈的自来水流淌而出。一个月前,他们用的自来水从以前的地下水换成了地表水。
合肥市肥东县众新社区 居民 窦思强
当时的水,水质口感不是很好,时不时地经常停水,现在吃得放心,用得也放心,再也不用为了吃水发愁。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前不久正式通水的合肥市第九水厂。作为“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最大的项目之一,这个水厂日供水规模40万吨,可直接为肥东县当地138平方公里区域、近35万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合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第九水厂项目负责人袁学文
我们在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处理工艺,改善饮用水口感。未来,还将引入引江济淮工程的长江水,作为补充水源,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今年,安徽将继续实施“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和“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两大工程。皖北地区3000万群众将全部喝上“引调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围绕就业、医疗、教育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安徽在出台《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安排方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新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急需破解的问题纳入新增事项。
在芜湖市繁昌区,“全力打造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就是当地新增的一项民生实事。针对以往农村公交班次少,开行时间不易掌握的问题,当地投入近7000余万元打造全区城乡公交“数智”“绿色”“暖心”服务升级版,提升农村居民的候乘体验感、出行满意度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芜湖市繁昌区东岛村 居民 汪国滨
以前这个地方就一个牌子,不晓得车子什么时候到,要等好长时间,心里也很着急。现在好得太多了。
芜湖市繁昌区交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黄晓东
建设智慧化公交站点229个,升级改造公交站点408个。我们乘客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满意度超过98%。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展镇村公交、村村通公交的智慧化出行,打造全区智能化联网成一片,方便农村群众更好地乘坐公交。
过去的一年,安徽统筹投资各类资金567亿元,一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今年安徽继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1500元;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建设13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和750个农村幸福院;为14.65万名困难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70万人次;推动2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幼班。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陈磊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保持(省级)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保障民生领域,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作深入、做细致、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