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学习笔记②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8:40:13    

3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

20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习近平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一起学习——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

“原来在电视里看到过总书记,亲眼见到心里紧张,没想到总书记主动与我们打招呼,很和蔼慈祥。”花卉工人张英仍难掩激动。她说,总书记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

2号温室大棚田间组组长和月华也有着相同感受。她告诉记者,当她听见工友们向习近平总书记问好时,立刻从花田里跑了出来,和习近平总书记打招呼,习近平总书记挥着手回应大家,让她觉得很温暖。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总书记还询问了我们在园区工作好不好?工资是多少?”和月华说,“我特别想和总书记分享我在园区里的工作情况,便大着胆子大声向总书记汇报,我在园区上班很好,在园区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时能达到7000多元。”

早在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时就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时隔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正以蒸蒸日上的发展成果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昭通市鲁甸县以“631”联农带农机制发展香菇产业,让小香菇变成了大产业;大理洱海碧波荡漾,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有力转变;昆明深入推进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建设宜人宜居宜业的绿美春城;腾冲司莫拉村生态美、旅游兴、产业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生活明显改善,2024年,司莫拉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创收达450万元,司莫拉60户村民共分红39.2万元……一个个产业、一个个村庄记录着历史前进的脉络。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都是他的关注重点。

就在赴丽江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自2020年8月投产至今产出鲜切花近1亿枝,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成功打造了“丽江de花”高端鲜切花品牌,被列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实现了产业增值、群众增收、企业增效。

自园区落地以来,当地政府做强园区的同时,做好村集体创收和村民增收两篇文章。

毗邻园区的开南街道贵峰社区首当其冲。当地政府以资源盘活、村企合作、就地就业等联农带农的机制,以“园区+社区集体经济+群众”发展模式,增加群众土地租金、集体分红、劳务工资等收入,社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6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2.9万元,贵峰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3.8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36.4万元。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