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1500公里的情缘 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石柱县中益乡义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5:38:00    

山一重,水一重,短短两天,行程近1500公里,淄博·石柱东西部协作义诊采访团队抵达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映入眼帘的苍翠山峦和拂面的习习凉风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四面环山,谷沟狭长,流水潺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土家小镇,也是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在石柱义诊的首站。

早早等待的群众

7月7日早晨7点左右,中益乡卫生院的门诊大厅已聚满了等待的群众。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听到的通知:“通知说不能吃早饭。”“听说是免费来看病的。”

为了照顾更广泛的人群,中益乡卫生院提前通知了有就诊需求的群众,集中来到卫生院,由鲁中晨报帐篷医疗队的核心成员单位——淄博高新华庚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义诊。

据介绍,中益乡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部偏东,距县政府驻地40千米,区域总面积160.54平方千米,海拔在800米至1700米之间。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居民多为散居,户籍人口8100余人,而常住人口不足4000人。

淄博高新华庚医院的医疗团队刚下车便立即投入工作。经过十几分钟的紧张准备,义诊正式开始。很快,内科、骨科、中医科、彩超和心电图等“摊位”前都围满了群众。

担心语言沟通有障碍,75岁的向世禄老人拿出身份证表明身份,然后指着自己的腿说:“疼,也酸胀。”向世禄表示,接到卫生院的通知后,她一大早就让同村的人把她捎来了医院,“你们从山东淄博专门过来,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给我们看病,真的太好了!”

义诊现场,一名孩童的哭声格外揪心。原来,这名3岁的小女孩感冒正发着烧,孩子不愿意打针,吃药也非常抗拒。中医科的邹影大夫抚摸着孩子的手安抚着。经过按摩治疗,孩子很快安静下来,安稳地睡着了……

最受欢迎的中医

来石柱县之前,医疗团队查询过相关资料:石柱县中益乡水汽充足,空气潮湿,加上居民长期爬坡过坎,普遍患有颈肩腰腿疼痛。为此,他们特意带了针灸、拔罐器械和专门消炎镇痛的膏药。现场情况正如医疗团队所预料,前来就诊的群众中颈肩腰腿疼疾病的患者非常多。淄博高新华庚医院的院长宋振峰和中医科的邹影成了最忙的人。

听到前来就诊的群众说腿疼,宋振峰便拿出特意带来的便携式X光机,为其腿部拍片,根据拍片结果让群众去贴膏药或进行针灸、拔罐理疗。

“我这还是第一次拍腿部的X光,以前光知道疼,也没有专门去看过。”67岁的刘邦祥从中益乡建峰村走了1个多小时赶来,贴上了消炎止痛的膏药后,又去排队做彩超。

刮痧、走火罐、针灸,中医科的邹影大夫“马不停蹄”地忙着,她的“摊位”前排满了等待治疗的人。看着邹影行云流水的动作,中益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围了过来,“我们这边中医诊疗是短板,能跟着你学学吗?”

邹影边诊疗,边现场教学,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源源不断从山里赶来的群众,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肖智平眼里满是感激:“不远千里来为我们的群众送健康,还把中医技术教给我们的医生,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临时开展的手术

义诊中,一次次相遇,是偶然,又是缘分的必然。

1969年出生的余群兰,就是冲着淄博高新华庚医院的医疗团队来的。“我接到义诊通知的时候,专门问了一句,有骨科的医生吗?没想到,还真有,而且还是专门针对骨关节疾病的医疗团队过来,太幸运了!”

余群兰住在中益乡建峰村,骑车过来将近半个小时。当她把无法伸直的两个大拇指展现在宋振峰面前时,宋振峰很快诊断出这是腱鞘炎,“这个很容易治疗,我免费给你做个小针刀,一次就能好。不过,你得等一会,现在太忙了!”

正说着,在中益乡卫生院住院的89岁老人刘学梅被女儿推着,来到了宋振峰面前。随行的医生介绍,刘学梅7月6日摔倒后左臂骨折,卫生院不具备手术条件无法为老人治疗,“听说医疗团队要来义诊,我们就让老人专门等着你们。”

宋振峰在现场为老人的胳膊进行复位后,又为她贴上了消炎镇痛促进骨骼愈合的独家秘方膏药,然后打上了石膏。“不用做手术了,骨头长好了就不疼了,不影响正常生活。”听到宋振峰的话,老人的愁容一下子舒展开来,开始在宋振峰的指导下学习恢复方法。

治疗中,记者了解到,刘学梅一家与淄博有着不解之缘。刘学梅的小儿子曾在淄博当兵,其间他们一家两次去淄博看望小儿子。小儿子因病去世后,孙子留在了淄博工作,一直没有回乡。

难得的缘分,是淄博和石柱深厚情谊的生动注解。

拿着心电图和彩超检查结果,贴上了治疗疼痛的膏药,或者得到了拔罐针灸等治疗,群众带着满意的笑容陆续离开。

余群兰也等来了一次特殊的手术。在现场,宋振峰在其大拇指位置注射了麻药,开始了小针刀手术。仅仅十几分钟,手术结束,余群兰尝试着伸开、弯曲大拇指,看着“听话”的大拇指,她脸上的笑容荡漾开来。“回家也要注意热敷和按摩,这样恢复更快更好!”

义诊一直持续到12点,群众渐渐离去,跟着学习的中益乡卫生院的医生依然意犹未尽。他们在期待下一场义诊,希望能继续跟着学习;群众也在期待,这样的义诊还会有吗?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晓明 任灵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