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春深日暖,万物并秀。“五一”假期,平凉文旅市场“热力值”持续攀升,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文化场馆热度攀升、文化活动体验升级,到处涌动着消费市场的强劲脉动,彰显平凉的发展活力和民生温度。前三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2亿元。
“体育+文旅”双向赋能,点燃城市激情。以“2025崆峒半程马拉松”为引擎,平凉掀起全民健身与文旅消费热潮。来自国内外的6000余名选手在崆峒山间竞速,赛道两侧市民热情助威,城市跃动于运动之美中。赛事经济效应显著:崆峒山景区推出选手专属优惠,同步举办陇味甘货展销、崆峒酒肆品鉴、汉服沉浸体验等活动,实现“流量”变“留量”。“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五一假日专列从兰州启程,串联“问道崆峒·康养平凉”精品路线,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各县区借势发力,以非遗展演、书画雅集、特色美食为媒,展现地域文化魅力,释放“一赛多赢”效应。
“文化+体验”多维融合,激活消费潜力。全市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精心策划百余项活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青少年群体在“奔跑吧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挥洒汗水,在博物馆研学中触摸历史文脉;戏迷沉醉于“庆五一”秦腔专场,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共鸣;灵台干槐树景区卡拉OK大赛、崆峒山下西沟村“围炉赏曲·漫游西沟”乡村音乐节,以“烧烤+民谣+露营”新场景吸引都市客群,诠释“诗与远方”的田园意趣。红色旅游热度攀升,界石铺毛泽东旧居、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成为研学热门,革命精神在沉浸式参观中赓续传承。
“服务+监管”双轮驱动,护航假日经济。假日期间,全市文旅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智慧平台动态监测客流、及时发布提示,确保游客“安心游”“舒心玩”。文旅、交通、市监等部门协同联动,围绕食品安全、设施安全、价格秩序等开展专项检查,实现“零投诉”“零事故”。景区志愿者服务岗、应急医疗点全覆盖,个性化咨询、便民设施等“微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彰显城市温度。
当前,平凉正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放大生态康养、历史文化、乡村休闲资源优势,通过“特色活动引流、优质服务固流、产业升级驻流”,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为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丨编辑丨王榕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