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出席活动时表示,“跨境理财通3.0”已经在讨论中,包括额度资格、产品范围、销售流程等环节,未来还将探索将其扩展至大湾区以外地区的可行性。
“不只局限在大湾区试点,我们在思考能否在更多的内地城市推广,透过香港实现财富多元化配置。”余伟文表示。
跨境理财通,是一个通过大湾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自2021年试点以来备受关注。去年2月,跨境理财通迭代至2.0版本,在参与机构、产品范围、个人额度方面均有优化。
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披露数据,从去年2月至今年2月,参与“跨境理财通”的内地投资者从2.71万人激增至9.33万人;港澳投资者从4.63万人增加至5.20万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从152.83亿元增加至1056.40亿元,同比增长约6倍。该业务的显著增长或让相关部门看到了扩围潜力。
具体哪些内地城市有可能被纳入3.0试点,引发了市场的猜想。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金融研讨会时进一步表示,在大湾区试点的“跨境理财通”亦可考虑延伸至上海等其他内地城市。
截至2025年3月,已有34家内地银行、14家内地券商、25家香港地区银行、11家澳门地区银行参与到跨境理财通业务中,部分机构之间已达成境内外合作伙伴关系。
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出品的《大湾区跨境理财调研报告(2024)》指出,在“跨境理财通”代销机构的选择上,超八成的投资者选择了曾经建立过业务联系的机构,原因在于更为熟悉且不需进行太多资金归集。因此,机构需要重视将优质存量客户的转化作为“跨境理财通”获客渠道。
而在市场前景方面,据《2024胡润财富报告》,上海、香港、深圳分别拥有62.4万、52.4万、17.6万个600万元资产的富裕家庭,分别位列全国二至四名。
香港是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门户。近年来,港股通、债券通、互换通、ETF通、跨境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升级。
余伟文表示,近几年香港更专注于“北向”建设,引导全球资金经由香港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在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的资金中,约70%的股票投资通过港股通完成;约60%的债券投资亦经由债券通完成。他还进一步表示,内地方面已原则上同意将债券通“南向通”投资机构扩容,新纳入资管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
他认为,虽然互联互通机制进展良好,但仍有巨大潜力。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约4%到5%,这与中国占全球GDP18%的经济体量,以及约12%的特别提款权(SDR)权重相比,提升空间依然广阔。
陈茂波则指出,香港与内地在互联互通机制上的经验,未来也可以扩展至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寻求在各地交易所之间建立一定合作,例如双重主要上市、二次上市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