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房颤冷冻消融术750台,“无锡经验”走向全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4:52:00    

“虽然住院只有72小时,我终身难忘。医护人员认真负责,待病人似家人。您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近日,一条近四百字的暖心短信从湖北黄石传来呈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如兴的手机上,这条跨越600多公里的感谢讲述了医院用技术重塑健康、用温暖治愈患者的暖心故事。

七旬患者“心”困境

73岁的张先生(化名)来自湖北黄石,受阵发性房颤困扰已有17年。早在2012年,他就曾接受过一次射频消融手术,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近一年来他的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加重连日常行走都倍感吃力,面对复发的房颤,蔡先生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

蔡先生的子女在无锡工作,经过多方打听和慎重考虑,他们为父亲选择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通俗地说,就是心脏出现无序乱跳。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每次心跳都是由心脏发出的电信号来控制。但在房颤患者中,心房会发出混乱的电信号,导致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颤动,而无法有效地收缩泵血。这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还可能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就可能引发中风。

个体化方案精准解除“心”危机

经过详细检查,蔡先生被确诊为心房颤动,需要通过手术消融治疗。然而患者高龄,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手术难度与风险显著高于普通患者。

作为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导管消融技术对于房颤的治疗至关重要。房颤导管消融有两种方式,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都是通过对心肌进行消融,阻断异常的电信号。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房颤发作的类型、心房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全身基础情况等作出综合评估,从而选择最合适患者的消融手术。

相比传统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利用制冷剂快速降低目标心脏组织温度,精准阻滞诱发心律失常的异常心肌细胞电活动,从而降低房颤复发风险。冷冻消融技术能有效降低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和心房食道瘘等严重并发症风险。研究显示,该技术可在保证消融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79%的术中疼痛发生率,患者无需全身麻醉即可完成手术,整体舒适度更高。

心血管内科经过严谨评估,为蔡先生制订了“房颤冷冻消融术”治疗方案。整个手术过程精准有序,既成功隔离了异常心律点,又有效规避了周围食管、膈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风险。凭借丰富经验和稳定操作,患者的心脏恢复平稳有序的跳动。

每个细节都是关怀

让蔡先生一家感动的不仅是心血管内科团队技术上的游刃有余,更是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诊疗细节的医疗服务。术前,王如兴主任特意带着心脏模型和宣传图册来到病床前,耐心地向患者及子女讲解手术过程;护士们也反复通过视频和口头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术后,王如兴主任和王芳护士长带领团队每日床边查房,密切跟踪恢复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疏导情绪。出院时,医护人员还详细叮嘱注意事项和康复期自我管理要点。

“技术+服务”的双重保障,让患者既获得了健康,又感受到了尊重与温暖。不久,蔡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截至今年上半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累计完成房颤冷冻消融术750台,房颤脉冲消融术43台,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450台,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手术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亚太心律学会年会上首次向全球现场转播机器人消融手术到参加全国房颤消融技术规范化治疗研讨会及手术演示,再到受邀为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脉冲消融手术演示,王如兴主任团队持续将“无锡经验”推向国际、全国及区域医疗中心,展现团队技术影响力的广度与深度。

通讯员 仁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