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行在鸭绿江畔的“小火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7:03:00    

上河口站老站舍已被改造成上河口指挥所旧址,并面向游客开放。王宏伟 摄

“小火车”穿过“74公里隧道”。陈 明 摄

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内陈列的英雄机车1115号蒸汽机车(仿制品)。陈 明 摄

尹晨曦 路 舒 夏 颖

万亩桃园云霞蔚,一江绿水向东流。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鸭绿江中下游,风光秀丽,美不胜收。在这里,游客不仅能邂逅美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穿越4公里的“时光隧道”,抵达硝烟弥漫的“1950”,深度体验红色历史文化。

“小火车”的始发站是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上河口站。该站始建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时,是凤上铁路的终点站。车站整体为木质结构,建筑面积103平方米,内设行车室、售票室、候车室、站长室等5个房间。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上河口站既是铁路运输的秘密站点,也是志愿军临时作战指挥所,承担着入朝列车指挥调度的重要任务。在那段艰苦岁月里,铁路职工们凭借顽强毅力和不屈精神,一次次成功抢修被炸毁的铁路和桥梁,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如今,漫步在上河口站内,依然可以看到一台首批入朝担任军事运输任务的蒸汽机车。在机车上方,横跨着一座经过复原的凯旋门。70多年前,志愿军战士们正是经这座象征着胜利的大门光荣归国。恍惚间,游客依然可以感受到战火的喧嚣,重温胜利的喜悦。

硝烟散去,上河口站结束了历史使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运输任务。近年来,作为上河口景区的一部分,它被打造成一处红色旅游景点,老站房在经过复原改造后,面向游客开放,方便大家参观打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从上河口站开出后,“小火车”会穿过“74公里隧道”。虽然叫“74公里隧道”,但实际上它的总长只有740米。74公里象征的是1950年11月,从灌水站至上河口站间这条铁道线的总长。

“小火车”的第二站是国门。这座国门建于2016年,矗立在鸭绿江铁路桥中国一侧的桥头,是中朝边境上的一座大型国门景观。游客登上国门顶层,即可俯瞰鸭绿江铁路桥。历经战火摧残、岁月洗礼,这座大桥依然保存完好,顽强矗立。

“小火车”继续沿着鸭绿江畔行驶,游客可以一边吹着江风,一边感受边境村庄的独特魅力。“观光‘小火车’非常方便,速度适中,车厢设施新颖舒适,我们不仅可以欣赏沿途风景,更能感受历史的沧桑,深深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忙着打卡拍照的游客孟先生说。

这趟“小火车”全程约4公里,最终抵达终点站——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于2016年8月,于2017年5月开馆,是一处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工人勇于牺牲奉献的感人事迹以及铁路为抗美援朝所作出的贡献。

馆内展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14个展厅,展览形式有声光电、图片、浮雕、实物展品等。“每年从4月底开始,游客络绎不绝。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参观者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让大家参观体验更好。”博物馆讲解员郑丽娜说。

馆内栩栩如生的蜡像,还原了志愿军、铁道兵抢修凤上线的情景;口岸运输和卫生列车的相关展品,如担架、武装带等,反映出当时医疗条件的艰苦;修建铁路使用的锹、镐、信号灯等,都向人们诉说着抗美援朝战争中铁路运输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铁路英雄英勇奋战的故事,至今感动着我们:刘振东发明了“顶牛过江”“片面运输”等运输方法;侯宗庆危急关头排除炸弹,守护大桥安全;张文普带领工人抢修铁路通信设施……英雄的故事永不落幕,钢铁运输线上的精神依旧闪耀。

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从上河口站至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每一段旅程都是对历史的滚烫回望。在壮美的景色中,在人们的记忆里,抗美援朝精神永续相传,历久弥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