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智观察所:轻视中国市场,这家全球头部碳化硅大厂“死不足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9:09:0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号称全球碳化硅行业顶流的Wolfspeed,最后一个靴子落地——由于难以解决巨额债务问题,正寻求申请美国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准备在数周内申请破产,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逾57%。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家立志打通碳化硅衬底+外延+器件全链条的化合物半导体公司衰相尽显,破产已经提上日程,就连拜登的《芯片法案》划拨近8亿美元都没能救活它。

碳化硅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相比传统的硅,具有更高的耐压、耐温和高频性能,在高功率、高温、高频率的场景下有广泛的应用,是多年以来资本市场热捧的赛道,曾几何时,Wolfspeed风头正劲,在美国本土大肆扩产,为何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很多分析师从产品定义,市场路线选择,营销策略上等角度分析该公司的衰亡。其实,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Wolfspeed的身位距离中国太远了。

换言之,没有紧抱中国大陆市场的大腿,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

很残酷,对于处在半导体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行业,又在碳化硅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赛道,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市场发生了什么,你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未来。

前兆:Wolfspeed被挤出LED赛道

Wolfspeed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Cree Research,该公司是碳化硅(SiC)应用领域的先驱,于1989年推出了首款基于SiC的蓝色LED,并且于1993年登陆美股。

Wolfspeed(也就是之前的Cree)可以说是用碳化硅制造LED的全球先锋者,由于碳化硅和氮化镓的晶格适配性比较好,Cree用碳化硅做衬底,做氮化镓外延,一度风生水起。

直到2017年,LED业务仍然占到Cree总营收的三分之二,然而,就在这时候起,市场上不断传出Cree要剥离LED业务,全面转向化合物半导体,尤其是碳化硅衬底+外延的制造。

因为这时候,Cree发现了一个问题,LED全球市场开始出现过饱和,毛利不断降低,已经不那么赚钱了,靠LED赛道无法再给各大股东画饼。

Cree在LED领域的节节败退,和中国大陆市场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3年,中国LED芯片国产化率突破50%,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开始替代进口;2015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LED生产和消费市场,占据全球70%以上产能,三安光电跻身全球前三大LED芯片厂商。

彼时,中国LED产业集群效应如珠三角、长三角、福州厦门等地开始显现,与当年国内基建快速上马的大背景非常契合——城镇化加速带动了照明需求,2010-2020年,中国LED照明渗透率从不足10%升至80%以上。

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技术突破。2010年后,中国在蓝宝石衬底、外延生长、芯片切割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国产芯片光效从80lm/W提升至200lm/W以上,达到国际水平。

三安光电2014年量产6英寸LED外延片,打破Cree、日本日亚化学的垄断。

中国形成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协同降本。2015年,中国LED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超40%,逐步突破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等企业的专利壁垒。

悲催,Wolfspeed被挤出碳化硅赛道

客观地讲,2018年左右,当Cree决定逐渐剥离掉LED业务的时候,国内外诸多中小型LED企业确实过得比较艰难,互相低价绞杀,破产的很多,国际巨头抽身上岸纷纷剥离通用照明业务也属正常。

本来在碳化硅行业有相当雄厚的历史积累的Cree决定全面转型化合物半导体也是合理之举。更何况,当时马斯克给他送来了“温暖”。特斯拉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全球碳化硅概念股的火热。

特斯拉通过在其Model 3车型中首次大规模应用碳化硅功率器件,显著提升了逆变器效率和车辆续航能力,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军者,特斯拉的这一创新选择引发业界对碳化硅性能优势的关注,促使车企、供应商重新评估技术路径,加速了碳化硅在新能源赛道中的主流化进程。

车企竞相跟进研发SiC解决方案,叠加资本市场的密集布局,最终推动碳化硅从细分技术跃升为新能源汽车及能源领域的核心赛道。

2021年,Cree改名Wolfspeed,开始了碳化硅“大跃进运动”。

某资深宽禁带半导体分析师告诉心智观察所,Wolfspeed当时选择走成本、前期投资更高的8英寸衬底之路也受客观条件所限,因为美国本土6英寸产线大幅被淘汰,让宽禁带半导体一上来就走了“高端”路线。

乍一看上去,Wolfspeed在纽约州莫霍克谷的工厂的8英寸一开始就领先了国内6英寸碳化硅衬底、外延厂一个代差,但碳化硅专用的设备比如外延,刻蚀,注入,退火,PVD等属于新兴事物,和硅基设备无法“共板”,良率和产能都有巨大的风险。

国内的6英寸产线看似落后,但更加成熟可靠,可以复制当年把LED杀成红海的走量降价的模式:“长期来看,从成本角度考虑,6英寸线短期内不可能被8英寸淘汰,而且且将长期存在”。这位分析师告诉心智观察所。

我国台湾地区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也在社交媒体上也发表了对Wolfspeed困境的看法,直指成本问题:Wolfspeed卖一万美元总价的碳化硅晶片,成本高达1万7000美元,而英特尔是每卖一片1万美元高端硅晶圆,制造成本为1万6550美元,而台积电则是1万出头。

和碳化硅产线互为表里的是,Wolfspeed几乎把所有产能重心和投资都放在了北美大陆,而北美大陆却不是碳化硅终端市场的消化之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是碳化硅的主要驱动力:国内车企为提升续航、缩短充电时间,加速导入碳化硅电驱系统,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的高端车型已规模化采用碳化硅MOSFET模块。与此同时,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及超充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对高效、耐高温的碳化硅器件需求激增,叠加“双碳”目标下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放大了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Wolfspeed的8英寸的所谓高端MOSFET,离了中国大陆就是无源之水。

成也特斯拉,败也特斯拉。

2023年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通过电路设计优化,将下一代电驱系统中的碳化硅晶体管用量削减75%,但保持性能不变。这一调整直接源于碳化硅器件的成本压力与供应链瓶颈——全球碳化硅衬底产能长期紧张,叠加车用模块良率偏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特斯拉希望通过减少用量、提升设计效率,缓解成本与供应风险,同时探索硅基IGBT等替代方案的补充路径。

此举引发产业链震动,碳化硅赛道“降温”预期增强。消息公布后,直接导致Wolfspeed股价当日暴跌10%。

从此之后Wolfspeed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疏离中国市场,也就给自己买好了棺材

2023年以来,Wolfspeed始终没解决产能利用率问题,其莫霍克谷工厂的利用率仍仅为20%。Wolfspeed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亿美元,同比下滑14.9%。在毛利方面,公司二季度实现毛利0.02亿美元,同比下滑96.3%,毛利率仅为1.2%,创下历史新低。

Wolfspeed莫霍克谷工厂

老CTO走后,新接任上任的女CTO更是菜鸟一个,无法深刻洞察企业危机感和鲜活市场动态,因为现金不足,公司持续增加长期负债,目前净负债是股本的4.5倍,即便有日本瑞萨电子长订单输血,因德国工厂前期巨大的支出无法转为有效产能,摊子铺的太大,无法撑住每个季度六七个亿美元的净烧钱,破产也许是它最体面的结束。

Wolfspeed的破产危机,与其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轻视密切相关。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产业的绝对中心,中国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占全球40%以上,且年增速超过30%。然而,Wolfspeed长期将重心放在欧美市场,未能及时在中国建立本土化供应链或深度绑定头部客户如比亚迪、蔚来等。

其对中国厂商的技术验证周期长、定制化响应慢,导致大量订单被英飞凌、三安光电等竞争对手瓜分。在半导体行业“得中国者得天下”的竞争逻辑下,这种地域性战略失衡使其错失关键增长极。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进一步放大了Wolfspeed的失误。一方面,中美技术脱钩趋势下,中国车企与设备商优先选择本土或非美供应链以规避风险,而Wolfspeed既未在中国设厂,也未与本土企业合资,沦为“不可靠供应商”。

另一方面,中国SiC产业链的成熟速度超预期,从衬底到模组的本土厂商如天岳先进、泰科天润已实现从技术追赶到价格碾压。Wolfspeed在专利壁垒逐渐消解后,既无成本优势,又无本地服务网络,最终被挤出全球最大增量市场,加速了其财务崩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