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爱情“减负” 为幸福“加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05:00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4月9日,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

从“跨省通办”试点到如今的“全国通办”,从繁琐的户籍证明到仅需一张身份证,婚姻登记制度改革不仅简化了办事流程、化解了“为爱奔波”之苦,更体现出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对时代需求的回应。除此之外,《条例》还特别强调了反拐卖和反家暴的干预机制,规定工作人员在办理登记时,发现疑似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需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受害人获取救助。这填补了旧的《条例》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空白,彰显了政策的人文关怀。

客观而言,修订后的《条例》体现出政务服务便民利民的改革方向,有助于婚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不过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提出了诸如“引起重婚骗婚”“闪婚闪离泛滥”“私奔式结婚激增”等质疑,还有网友提出了“取消户口簿要求后,信息真实性如何保障”的担忧。《条例》对保障婚姻信息准确、及时、完整、安全作出了制度安排。不过这些质疑与担忧,恰恰说明当改革打破“户籍藩篱”时,社会也需构建新的伦理共识——婚姻自由不是任性妄为,而是成熟个体在制度保障下的理性选择。

《条例》还首创“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专章,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整合民政、司法、教育、妇联等多部门资源,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三级服务体系,为适婚群体提供婚前教育、婚姻关系调适、家庭矛盾调解等12类服务。这份“婚姻家庭全周期”的服务,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智慧和远见,助力青年解决婚恋难题。

婚姻的本质是爱与承诺。个体权利被愈加尊重和保护时,个体承担的责任也在相应加码。在未来,我们期待所有适婚人士手持身份证走进婚姻登记处时,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纸证书,更是对自由、幸福与责任的温柔承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