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刘益东在介绍企业情况。本报记者 田 泓摄
“模速空间”展厅内的产品。本报记者 谢 雨摄
“模速空间”外景。“模速空间”供图
白板上,画着各种思维导图和技术路线;沙发区、茶水间、会议室,走几步就是交流空间;电子屏上预告着最新一周的沙龙主题,从行业动态、营销辅导到资源对接……漫步在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无论是随处可见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还是张张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都让人直观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氛围和创新活力。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走进“模速空间”,同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总书记对大家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勉励大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总书记的勉励,让身处现场的上海蜜度蜜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益东倍感振奋:“眼下,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
作为一名80后,刘益东已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打拼多年。2009年,踏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他和团队第一次创业,瞄准的就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他们持续关注、寻找机会。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场学术交流让刘益东更加明确创新方向——“机会来了,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2023年8月,“模速空间”启动建设,定位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仅仅38天,“模速空间”实现从毛坯状态到“拎包入住”,早已跃跃欲试的蜜度蜜巢成为“模速空间”首批入驻企业。
在这里,首创企业备案奖励与算力叠加补贴,入驻企业最高可享受100%的租金减免,仅算力成本一项就降低40%。更重要的是,园区主动搭建场景对接平台,联合上海市国资委举办了上百场供需对接会,将初创企业直接“送入”产业链核心环节。
“‘模速空间’就像是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的大超市,我们在这里找到技术落地的方向。”刘益东带记者参观公司的“一方天地”:20余人的创业团队平均年龄30岁,80平方米的开放办公区,企业高管与员工并肩而坐,可以随时讨论研发中出现的问题。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企业和单位推开这扇玻璃门,在研讨中,我们总结出共性需求,开发出大模型,进而在交流中收集市场反馈,一次次完善。”刘益东说,蜜巢大模型已推出多个标准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智能办公、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领域。
在这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
“茶水间、沙发区、电梯里……有时候打个照面的工夫,几句话就碰撞出新的合作。”刘益东告诉记者,与“楼下邻居”无问芯穹公司的合作,就开始于这样的瞬间,“我们做的应用场景,需要更强的算力支持,无问芯穹的优势是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一次碰面,简单交流,合作很快达成。”如今,搭载着无问芯穹算力的蜜巢大模型算力部署实现了从“周”到“天”的提速。
“模速空间”揭牌之初21家企业入驻,不到20个月,已汇聚超过100家大模型企业,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
晚上7点,“模速空间”依然灯火通明,研发、讨论还在紧张进行。“年轻的事业,最能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总书记的到访,让刘益东充满信心,“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有基础、有人才、有‘身位优势’,有广阔的前景。我希望把这份年轻的事业继续做下去,为发展人工智能贡献年轻力量。”(本报记者 田 泓 谢 雨 王崟欣)
版式设计:张芳曼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2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