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悄悄,又是一年端午佳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这些童谣中藏着的有关端午的习俗和故事,你还记得吗?
这个端午,就一边跟孩子读童谣,一边讲讲端午的故事吧!
节日缘起:除了屈原还能想到谁?
端阳,端阳,粽子粽,
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
吃饱粽子回龙洞,
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屈原
咿呀跟着长辈学儿歌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屈原成就几何,却牢牢记住屈原与端午密不可分的关系。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背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屈原提笔挥毫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即划船捞救,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遂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当然,除此以外,还流传着端午为纪念春秋时期忠良之士伍子胥、东汉救父投江孝女曹娥等等传说——
(图源 人民日报)
端午的食物:除了粽子,还能吃这些!
桃儿红,杏儿黄;
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
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粽子(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端阳节,食五黄;
门插艾,香满堂。
“五黄”
传统佳节的歌谣中总少不了美食相伴,端午也不例外。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相传为祭奠屈原而流传,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食五黄”的习俗也流传于民间。“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除此之外还可搭配食“五白”,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黄”与“五白”,可清热降火,健脾和胃。
节日植物:别小看这些吊起来的“草”!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菖蒲(图源央视新闻)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祥。
艾草(图源中国医药)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来端午既有悬菖蒲、艾叶于门窗以祈求平安的习俗;与此同时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亦保持至今。
新鲜菖蒲、艾叶可散发强烈芳香,其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江南民间部分地区还有端午挂桃枝的习俗,其是以桃枝来代替桃木,以祈求平安。
节日装饰:样子好看,寓意更好!
金锁子、银锁子,
不如戴个百锁子。
孩子们在端午节的乐趣除了饱食香甜软糯的粽子,还有可供佩戴和把玩的饰物。
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如香包、五色绳的风俗。香包是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挂于孩童脖颈之上,可防毒虫,并成为一种保吉祥的象征。
香包
百锁子,即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编成的线环。中国古代以五色(红、黄、白、青、黑)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以求平安之用。
百锁子(图源网络)
节日活动:敲锣鼓~赛龙舟~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赛龙舟(图源央视新闻)
每年端午,赛龙舟比赛是不可错过的年度盛宴,众人齐心划桨的“嘿呦”声鼓舞着队员们,也振奋着岸边观战的群众。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其他地区多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过去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纪念的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人们通过盛大的仪式祭祀龙王庙,以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图源央视新闻)
一辈又一辈人们将历史中的端午写进文化,与民族记忆共同储存;将记忆里的端午编进歌谣,代代相传。
我们不时担忧,如今的节日味渐渐淡去。但记忆中专属于端午的快乐显得格外宝贵,如今的孩子们如何才能切身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呢?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家长们,何不利用这难得清闲的小长假和孩子一起包粽子,讲讲小小粽子中传承的长长故事;
带孩子一起悬艾叶于门窗,说说细枝嫩叶的神奇功效;
与孩子一起观看龙舟赛,听听孩子深受感染时的想法和感受。
除了这些,与孩子一起重新认识端午的活动还有很多,编织节日的五彩绳、诵读经典的诗词……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实感受到节日的魅力。
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得以世代相传,无尽延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