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马拉松,三双鞋足够了!
跑者爱鞋。
我也是。甚至“爱鞋成癖”了。
坚持跑步四年来我购买多种品牌的跑鞋有20多双,有国产的,也有欧美的;有正品,也有莆田的;有贵的,也有便宜的。就算平均400元一双吧,跑步四年跑鞋支出8000元以上,年均2000多元。一年消费2000多元的跑鞋,说贵,当然不贵。但从物有所值、物尽其用的角度来说,有点浪费了!
为什么说浪费呢?
首先,我所买的20多双鞋,有多双只不过穿着试跑了几次,就淘汰了,当成通勤鞋穿甚至直接扔掉了——因为它们不适合穿着跑步,穿着跑步可能伤脚甚至导致跑步受伤;也有的让人担心在长跑过程中会脱胶、脱帮、掉底。其实没必要买那么多双,买贵点的,买好点的,买适合自己穿又适合跑步的就够了。多买、买到劣质鞋、买来不适合的鞋都是浪费。
当然,有些浪费就是“交学费”,大概交了这些“学费”才能“学会”买跑鞋。因为自己跑步之前、跑步初期都不了解跑鞋、跑鞋品牌、跑鞋质量、跑鞋分类,甚至连自己的脚也不了解!真正了解自己的脚,了解跑鞋那是跑步两年过后了。实践出真知,知道跑鞋、了解自己的脚也要跑步两年才能“真知”!
其次,看到广告宣传,跑鞋有充氮、缓震、稳定、碳板、助力等等不同的功能、类型,有些大品牌还不断升级,一代、二代……十八代、二十代,代代都想跟风买,不买不试就心痒痒;跑不快、跑不远还会揣摩“是不是鞋子不行啦?”慢慢地成了“购物癖”、“跑鞋收藏癖”,有时候买到一双好鞋子只是试一试之后就收藏起来,舍不得穿。跑鞋放两年就坏了——中底失去弹性、粘胶容易脱落。买来不穿那就是浪费,买来放坏了是更大的浪费。
跑步四年,学习了不少关于跑鞋的知识,学习了不少的跑步知识,崇尚简单的跑步,简直成了极简主义的跑者,甚至尝试过赤脚跑步。还好,没有太极端,太偏执,认定还是穿鞋跑步好,穿好鞋跑步更好,真心喜欢布鲁克斯、亚瑟士、索康尼还有特步,在这些品牌中选定一双合脚的鞋穿着跑步真爽,爽到能起飞!
去冬、今春,备战今年春夏之交的马拉松,决定买三双跑鞋:一双慢跑鞋、一双速跑鞋、一双碳板鞋。
慢跑鞋,强调Q弹缓震、支撑稳定、抓地耐磨、通风透气,比日常穿的鞋子大半码。主要穿着进行混氧跑,开展LSD训练,堆积跑量全靠它!不怕贵,1千以内都好接受,通常也就是400—600元之间。
速跑鞋,注重“轻、裹、推、牢”,就是重量要轻,最好单只在180克以内;包裹性强,跟脚;中底有助推功能,落地即前推;抓地要牢固,不可打滑、摇摆。主要用来做间歇训练、乳酸阈值跑、极速冲刺训练。价格400—800元的都好接受。
碳板鞋,就是专门穿着跑半马、全马测试或竞赛的,属于专业竞赛鞋。碳板跑鞋集中了慢跑鞋、速跑鞋在跑步方面的优点:轻盈、弹性好、支撑稳定。但是,用于平常训练也有其不足之处:鞋底一般不耐磨、速度慢时难以发挥优势、初跑者不太好驾驭、价格较贵。个人能接受的价格是2千左右。不主张买那些动辄7、8千的高科技鞋类。
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优选三双备战鞋的总价格在3000元左右(节俭一些2000左右也能买到合适的),对一名年均跑量3000公里左右的跑者来说耐穿一年以上。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日常训练、马拉松竞赛都足够了。三双跑鞋,功能齐备,专业舒适;经济耐用,略显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