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云南地区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使者在大理地区设置叶榆县,开始对大理的统治。唐代唐德宗贞元9年(794年),大理部落首领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后来,由于南诏国反叛,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唐军灭亡了南诏国。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在羊苴咩城(今大理老城)再建大理国。段思平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王朝互派使节,往来密切。
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亲征云南,再次灭亡大理国,在昆明设置云南行省,大理自此归属云南省。1381年,明军攻占大理,新筑府城,即今大理古城。
受电影《五朵金花》的影响,一直就想去大理,看看苍山的葱茏翠裹,看看洱海的水天一色,看看大理古城的热闹繁华,当然也要看看大理三塔的巍峨秀色。
一到大理,放下行装,急不可待地去逛了大理古城的夜市,品尝了大理独特的乳扇、饵块,还有那天下闻名的过桥米线。
次日一早,下起了雨。远处的苍山被遮掩在雨雾之中,半隐半现,仿佛仙境一般。
由于雨中不便游洱海,于是就改变计划,去崇圣寺,看三塔。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南向苍山,东临洱海,苍茫的天空下,呈现出一派佛国的神圣。
早在大理国时期,这里的百姓就信奉佛教,不论男女,大都手不离佛珠。据说古代时,恶魔罗刹占据大理,百姓深受其害。后来,观音菩萨至此,施展法力,降伏罗刹,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故而当地百姓大都供奉观音,并在家中设有佛堂,最不济的,也会设一个佛龛,以便时时拜谒。这里的人们也都以进入佛寺当几年和尚为人生的必须经历,如若哪个男子没有曾经剃度为僧的经历,还会被人歧视。
崇圣寺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古刹,建于南诏国劝丰祐时期(824—859年)。据记载,崇圣寺规模最大时达到方圆七里,三阁七楼九殿,僧屋八百九十多间,供佛一万一千四百尊。崇圣寺也一直是大理国时期的王家寺院,大理国二十二代帝王中,有九位曾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在清代咸丰年间,崇圣寺却被大火烧毁,只有三塔得以幸存。
进入崇圣寺,先就看到巍峨耸立的崇圣寺三塔。而且发现,这三座古塔,比图片上的倩影更令人震撼。
崇圣寺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三塔鼎足而立,主塔是千寻塔,位居中间,二座小一点的塔南北拱卫。
千寻塔为密檐式空心方形砖塔,其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典型的唐代风格。塔身通体涂抹多层白垩,更凸显洁白无瑕。
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时期(834年-840年),十六层,高69.13米,方形塔基,边长9.9米。塔基底层为1.4米厚的红粘土夯实,深约1.4米,上面铺30厘米厚的卵石,在其上,又满砌七层基础砖为承台。在承台上再砌塔身。按照现代高层建筑工艺,修建如此之高的塔身,都要采用多桩基础,但这座千寻塔下,却没有一根桩基!令人惊讶的是,自重8000余吨的千寻塔建成千余年来,历经风雨沧桑,至今巍然屹立,不得不令人敬佩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崇圣寺三塔之千寻塔
千寻塔塔身底层高12米,二层以上,层高突然变矮,仅有一米左右。每层还设有券洞、佛龛。各层檐口砌出叠涩状,檐角上翘,曲线飘逸自然,轮廓端庄素雅。
塔心中空,四壁垂直,形若空井。到第15层方才收为方形覆斗式穹窿顶。塔檐以上为方形须弥座,上承覆钵状塔刹。1925年大理地震时,塔刹被震落,仅剩铜质覆钵和铁圈盘。
南北两座小塔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建造于大理国时期(1108~1172年),为十层,高42.19米。第一层塔身边宽5.36米、高4.4米。第二层到第十层的塔身都高约一米。第二层的八面均有佛龛,内供佛像;除底层外,各层皆饰以浮雕,造型优美。
崇圣寺三塔之小塔
南北二塔构造、外形相同,更有趣的却是,这二座塔居然都相对而倾,距塔中心线偏斜都在0.9米左右。不过,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从建塔之初,这两座姊妹塔就已经是如此相对“躬身低头”,四百年来,任凭风云变幻,巍峨如初。
这三座塔,历经千年岁月沧桑,抗御了数十次地震的摧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城内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从中间出现一道裂口,可多日后,居然奇迹般地自行复合如初。
1925年发生的大地震,大理城民房又全都再次倒塌,可距城一公里的千寻塔,却仅只被震落了塔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深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不啻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严格地说,这三座古塔的修建,绝非易事。且不说,在当时,没有必要的大型起重和运输设备,没有坚固的建筑材料,也没有精准的测量仪器,全靠建塔工匠们的一双肉眼和一双巧手,建起了这座至今闻名于世的高塔。据说,当初修建三塔时,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建塔工匠们便采取原始的“堆土建塔”法施工。也就是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原始方法,一层层地修建。待到全塔建成,再将斜坡状的土层全部挖去,露出塔身。由于塔身太高,所堆垒的土坡,竟然长达10余里,有如一道山丘!如今北距三塔6公里的银桥村,据说就是当初建塔土坡的起点!古籍记载说,仅修建千寻塔,就“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离开三塔,再前去崇圣寺拜谒。心怀尊重,依次走过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看到洁净的殿堂,轻悠的梵钟,还有弥漫云雾的苍山,碧波荡漾的洱海,突发奇想,真想就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打坐、悟禅、不问世事,觉得,如此这般,真真就可远离尘世的喧嚣,就可抛弃自身的万千烦恼。可又突然觉悟了,一时的逃避或许能获得短暂的安宁,但平凡的生活毕竟要面对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这些真实的烟火气。还是面对现实,面对命运的挑战,只要时时坦然,自如,就可。
流连在崇圣寺的佛殿间,沉浸在远眺大理苍山洱海的美景中,一时居然忘记了时间。